独生子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人

HIGHT2025 闲言乱语 829 次浏览 , , 没有评论

我们所熟悉的“一家三口”家庭结构,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常见。图/视觉中国

 1978年,《人民日报》头版出现了一篇以计划生育为题的社论,很快,独生子女政策推向全国。

 倏忽四十年,造就了一代独生子女,也造就了无数“一家三口”式的家庭。有人说,80后、90后、00后三代独生子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历史上一个孤独的坐标。

脖子上挂着一串钥匙,一个人放学回家,一边做作业一边等着爸妈下班回来做饭。寒暑假会把电视或广播的声音开得很大,让家里多点“人气”。这样的画面几乎构成了独生子女的共同回忆。

做独生子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个并不新鲜的话题,在若干年之后,也许会变成几代人私密的记忆。

以后的人们会不会无法领会《超生游击队》中的笑点?

谁是“小皇帝”?

——————

计划生育政策,一开始并不等于一胎化。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还有“晚稀少”的提法,即鼓励夫妇晚婚,拉开两胎之间的间隔,并减少生育,当时还有“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又多了”的口号。

到了八十年代,对于人口爆炸的担忧越来越深。在西方,这也曾是个很流行的观点。1968年出版的畅销书《人口爆炸》中就预言,由于未来人口的飞速增长,将有数百万人会死于饥荒。1969年,联合国成立了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用以控制第三世界国家人口的急剧增长。在亚洲,印度、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都推行过计划生育政策。

而像我国一样,长时间执行一胎化政策的却并不多见。几十年下来,中国出现了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而关于他们的讨论从来都没有停止。曾经就有一种对于独生子女的称呼很流行——小皇帝,用来表现他们享受了整个家庭全部的宠溺。

有趣的是,这种关于独生子女的讨论,就像1990年的小品《超生游击队》一样,很容易就转化成了舞台上的文艺节目。

1986年, 北京故宫,一个小孩蹲在地上。他可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中的一员。

1999年,牛群和冯巩在春晚的舞台上表演了一段相声《瞧这俩爹》。节目中的两个父亲,都对自己的独生儿子倾其所有,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他们担心孩子吃不饱,把酱猪蹄偷偷塞进书包,在儿子得零分的时候,抱怨老师不公。

这段相声描述的现象在当时非常普遍:很多中国家庭的钱包鼓起来,但所养育的孩子的数量却又削减为一个,资源自然而然地集中在“小皇帝”们身上。世纪之末,舞台上夸张的表演极尽讽刺,台下一众独生子女父母笑得前仰后合,一晃眼时间来到新世纪,最早的一批小皇帝长大了。

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

独生子女享过多少福?

——————

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的批评,从一胎化政策推行几年后就开始了。人类学家吴燕和研究发现,中国的儿童发展专家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讨论中国父母溺爱孩子的问题。

独生子女的家庭地位,在历代中国子女中脱颖而出,首先就体现在钱的使用上。根据1995年的一项调查,受访的将近1500户北京城市家庭中,孩子决定了约70%的消费。而当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儿童对于其家庭消费的影响率才只有40%。

围绕孩子转成了许多中国家庭的常态,就在同一年,一项统计显示,中国城市儿童从他们的家长那里收到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和蒙古国当年的GDP不相上下。

许多在城市长大的80后、90后可能都有着在餐厅过生日的童年经历,对00后来说这更是常规操作。但要知道,就在据此不远年代,对于动辄三四个孩子的中国家庭,这样奢侈的景象还是难以想象的。随着独生子女浪潮的席卷而来,家庭中的权力关系被完全颠覆,孩子们接替老人成为家庭宴会的绝对中心——有时候他们是被老人们亲手推上去的。

独生子女有没有权利反对生二孩?

由于这种物质上的享受,独生子女一度被认为是自私、铺张、虚荣的一代人,没有兄弟姐妹的他们不懂得分享和互助。放开二孩以来,家中的大儿子、大女儿对母亲怀上弟弟妹妹心怀不满的新闻屡屡被报道,就被认为是独生子女自私的体现。

但为独生子女鸣不平的声音也一直存在。南京大学的风笑天教授认为,算在独生子女头上的诸多标签,实际上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青年的整体特征和共同问题。

《喂养中国小皇帝》一书中提到,独生子女由于没有手足之情,只能选择与同学建立亲密关系,群体的压力使得他们必须通过模仿消费和竞争消费来融入群体和巩固自己的亲密关系,并在这种同学关系中获得自我认知。而这些被外界简单地归结为浪费和攀比,显然是一种流于表面的批评。

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资源投入,也经受着毁誉参半的评价,独生子女们纷纷成年,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这时候他们或许才发现,小时候享过多少福,以后可能就要吃多少苦。

情景剧《家有儿女》中的热闹氛围曾让多少独生子女羡慕?

独生子女未来要吃多少苦?

——————

享受着创纪录的压岁钱,独生子女付出的第一个代价,或许就是孤独。由于政策原因,双职工家庭往往也是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最严格的家庭,无数个无人陪伴的假期,独生子女只能在循环播放的电视剧和一遍遍通关的电脑游戏中度过。

而随着年龄增长,独生子女的压力也日渐增加。

大量的资源投入常常让家长怀着更高的回报期望。如果说多子女家庭同时培养几个孩子能规避风险,那么独生子女家庭则只能选择孤注一掷。并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毕竟,如果这个孩子将来陷入贫穷,几乎就意味着未来整个家庭的坍塌。

独生子女面临的养老压力也空前巨大。

读书时,“别人家的孩子”永远像剑一样悬在头顶。全家人的关注,让课业变得前所未有的繁重。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却要面对房价高涨和就业艰辛,终于,爸妈的身体年检报告让他们不得不从童年旧梦中醒来。

面对现实,迈入社会的独生一代,大都抛弃了原本鲜明的自我意识,自觉地背起了家庭重任,以至于集体喊出那句“不敢死,不敢远游,特别想赚钱,因为爸妈只有我”。

数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中国人普遍接受独生家庭是一个稳定的家庭结构,而实际上独生家庭却是风险极大的家庭结构。2008年的大地震,使得四川省什邡市出现大量的失独家庭。28年前,这座小城曾是独生子女政策的优秀试点,70%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年事已高,失独父母的余生从此再无春夏秋冬。

失独父母的聚会。/ 澎湃新闻

无论是动辄上万的幼儿园学费,还是后续无穷无尽的育儿花费,独生子女早已明白,生养孩子早不再是添双筷子那么简单。于是,对于恢复多子女的家庭结构,他们显得意兴阑珊。

既然无从后退,只能轻装简行,但背着几个老人的晚年,他们的脚步始终轻松不起来,鉴于未来还可能出现的数个子女,他们的脚步也许会更加沉重。

作家茨威格曾经写过:“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话拿来形容独生子女,也再贴切不过。


发表回复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