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鸭绿江上的春天(04)

HIGHT2025 子夜故事 2,272 次浏览 , , , , , , , 没有评论

本文源自红歌会网站 作者:东海之韵

(四)毛主席紧急求援,斯大林慷慨相助

  1949年7月27日,军委副主席刘少奇访问苏联时与斯大林会谈,请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空军,斯大林慨然答应。

  1949年12月6日,毛主席乘火车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此行一是为斯大林70寿辰祝寿,更为重要的是,准备商讨签订中苏友好条约。和国家元首出访时一般都有庞大的随行人员不同,毛泽东的随行人员仅有陈伯达、师哲、叶子龙、汪东兴,苏联方面的陪同人员有驻华大使罗申、总顾问科瓦廖夫。

  12月16日毛主席到达莫斯科6小时后,就开始了和斯大林的会谈;50年1月22日再次和斯大林会谈,经过反复磋商讨论,于2月14日正式签订中苏友好条约,至50年2月17日,毛主席离开莫斯科返回北京,在苏联整整呆了两个月。这次访苏,最重要的成果是签订了中苏两国的友好互助条约,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9年下半年至毛主席访苏期间,蒋介石国民党飞机多次窜犯大陆,轰炸我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政权的巩固构成了极大威胁。特别是在毛主席访苏期间的1950年2月6日,国民党飞机对上海的大轰炸,轰炸了上海的发电厂和自来水厂,使这个6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一度停水停电,陷入绝境。蒋介石及美国的阴险企图是,通过对该地区的空袭,造成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经济和政治生活的混乱。

  这一阴谋在一段时间内得逞了,凭借一时的空中优势,肆无忌惮的敌机在上海制造了恐慌,迫使上海一些企业、工厂和商店关门歇业,造成市内供应短缺,物价飞涨,投机盛行。

  人们也许要问,蒋介石轰炸目标为什么不在北京而是江南沿海及城市?其实他并非不想炸北京,而是当时国民党军飞机的作战半径对北京鞭长莫及,而华东地区,上海南京则在他的作战半径以内。而且,当时上海可以说是中国工业的发祥地和大本营,蒋介石企图通过轰炸上海来卡住新中国经济的命脉,从而将新中国扼死在摇篮中。再者,尽管蒋介石大势已去,败走台湾,又怎能甘心故都金陵,不夜城上海回到人民的怀抱?就如同一个美丽的青花瓷瓶,他自己得不到也不想让人民得到,因此处心积虑要炸毁它,一次次狂轰滥炸正是这种复仇心理的宣泄。

  在这样复杂而迫切的形势下,新中国政府向苏联政府求助,希望能帮忙化解这一危局。中央负责同志多次向远在苏联的毛主席汇报了这一严重状况,毛主席得知后,立即向斯大林紧急求援,表示如果大部队一时不能到位,哪怕先派几架飞机前来也好。

  当时我们自己的空军尚处于筹建初期,没有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没有能迎战的战斗机群,没有防空部队和一切必要的地勤人员和设施,总之要什么没什么。虽说全国已解放,但却未能掌握自己领空的制空权。换言之,祖国的领空还未能真正解放。

  而对苏联来说,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四年,经过战争的巨大消耗,国内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国民经济正处在恢复阶段,国力并不富裕。加之47年48年期间,苏联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饥荒在国内蔓延,仅乌克兰就饿死了无数人。然而,斯大林真不愧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领袖,当中国人民处于危难之际,他毫不犹豫地派出一个师的空军部队来到华东,以解我们的燃眉之急。

  为前往中国执行防空任务,苏联政府派出了一个防空集群,由巴季茨基中将出任司令,斯柳萨列夫将军任副司令,亚库申上校任歼击机部队指挥官,米罗诺夫上校为后勤部长。任命斯皮里多诺夫上校为第52高炮师师长,并将该师并入负责上海高炮防空事务的防空集群。

  这个防空集群的任务是,火速向中国军事指挥部提供城市防空支援,首当其冲的为上海和江苏,以阻止国民党空军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猖狂空袭。这个防空集群汇入了各类部队,既有歼击机、防空火炮和探照灯,也有无线电技术装备和后勤部队。当然,此次来华作战的都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派出的指挥员也都是莫斯科防空军区最优秀的军官。

  在上海2.6大轰炸十天后,2月16日冰天雪地的早晨,在莫斯科中央机场,即将来华的苏联空军指挥官们,在一架飞机前集合完毕。莫斯卡连科司令专程驱车赶来送行,在简短的临别赠言之后,他们挥别登上了飞机,前往哈尔滨-北京。

  高级军官们在飞机上个个情绪高昂,在清凉的机舱里热烈地交谈起来,回忆着件件往事,并逐渐谈到了莫斯科防空的话题。大家一致认为,1941年至1942年莫斯科反击纳粹空袭的经验,现在对组织上海防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启程后的第二天,飞机徐徐降落在有苏联轰炸机驻扎的哈尔滨机场。1950年2月17日上午,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就在抵达北京的当天,苏军首领们拜会了朱德、周恩来,并见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副总参谋长。

  在苏联驻华大使馆,大使告诫苏军指挥官们,由于蒋介石及美国制定了疯狂的入侵计划,苏军在中国的行动将复杂而艰巨。巴季茨基将军向朱德介绍了苏联防空集群的任务,并向他通报了苏军的编制实力和武器装备情况。在结束发言时,巴季茨基胸有成竹地表示:“我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上海市的空防将万无一失。”经过双方初步协商,粗略的上海防空计划就在会谈中敲定。

  次日,苏空军首领们动身飞往南京,此时虎踞龙盘正集结着规模庞大的解放军作战集群,华东军区司令部和后勤机关也都设于南京。当时粟裕为华东军区副司令员,苏军首领们一下飞机就从机场直奔他那里。在谈话中,身经百战的粟裕显示出了他的雄才大略,对形势的判断清晰精准而有说服力。他详细剖析了蒋介石军队的现状,人员编制及战斗力,以及美国不断增长的军事援助。他描述了手下部队的战斗力和训练情况,既不夸张也不保守,并向外宾们介绍了解放沿海小岛的战果,还暗示正准备发起渡海战役,攻打台湾。

  2月19日15时,苏军高级指挥员抵达上海,我父亲他们得知后非常兴奋,但当看到前来的只是几个苏联高级军官,既未见大部队,也未见飞机,心中难免失望。那时我国空军刚刚筹建,人员最初都是从富有战斗经验的陆军指战员中选拔,父亲是第一批从陆军抽调来空军的。当时我空军所有的指挥员都不是科班出身,对防空作战一无所知,以为也像陆军那样,打仗要靠人海战术。见苏联仅来区区几员大将,并未见大队人马,实在是一头雾水,满腹狐疑,却不知“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面”。

  苏军指挥官们与华东军区最高首长陈毅司令员举行会晤,从而拉开了上海防空组织工作的序幕。陈毅着重讲解了苏军指挥官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华东军区动用了哪些兵力和装备保卫上海的蓝天,对轰炸机来说这座城市有哪些特点,最需要保护的重要工业区和运输枢纽是如何分布的。

  为了尽快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斯皮里多诺夫上校开始着手选址工作,以安顿所辖部队指挥部的人员和设备。中国同志向他推荐了上海郊区的几处地方,他亲自去这些地方详细察看了地形。对情况仔细推敲和评估后,他向华东军区司令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得到陈毅的肯定之后,全部计划开始步入实施阶段。

  按照双方共同制定的计划,上海的空防事务由两国共同承担。中国军队派出的兵力有:三个中口径高炮团,各团均配备苏制85毫米高射炮、PUAZO-3型火控仪和测距仪;一个小口径高炮团,配备苏制37毫米火炮。他们全都被部署在火力阵地上。

  与此同时,苏联政府采取迅速果断措施,为中国提供了及时援助,火速派遣了先进完好的作战飞机和雷达设备。苏联方面派出的兵力如下:两个歼击机团,一个混成轰炸机团;地面部队有第52高炮师、一个防空探照灯团和一个空军无线电技术营。它们将分乘两列火车开赴战区,一列由莫斯科开出,而另一列则从大连启程。

  2月25日,第一趟专列驶入上海,随车抵达的是空军地勤营。陈毅司令员亲自带领1500辆汽车和大批解放军到车站迎接。马卡罗夫上校的歼击机团有45架拉-11,他们随后从大连机场起飞,飞越渤海湾,经青岛抵达徐州,在短暂停留后到达上海。

  在谢苗诺夫上校的指挥下,沿上述大连至上海的路线,一个有30架图-2和30架伊尔-10的混成轰炸机团也及时到达上海。与此同时,帕什科夫上校的精锐飞行团也从莫斯科经铁路抵达徐州。在1950年,苏联空军刚刚开始配备喷气机,帕什科夫团是苏联首个将米格-15投入实战的部队。在苏联老大哥的援助下,一场保卫大上海及华东沿海的反击战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准备中……

  (未完待续)


发表回复

Go